保健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保健知识

它是"天下第一果",生吃降压防癌,熟吃对便秘、盗汗有特效

2020-07-22 20:55 发布人:马柔 浏览:

  又到了桃子大量上市的季节,桃子不仅颜色诱人,并且自带诱人的桃香,素有“寿桃”“仙桃”等美称,因其肉质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果”。

  桃子的好处

  降压

  有研究表明桃子对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预防功效。

  防癌

  每天吃桃子,有助于预防乳腺癌。桃子中的酚类复合物具有防止癌扩散的功效,并且这种酚类物质可以预防癌细胞的转移。夏季常吃桃对女性来说不仅可以美容养颜,更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补气血

  桃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可用于大病之后,气血亏虚,面黄肌瘦,心悸气短者。桃的含铁量较高,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

  疏通肠道

  桃子中属于纤维成分的果胶颇多,其有整肠的功用,对于利尿或便秘颇具效果。

  润肺止咳

  桃的果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大量水分,煮过的桃子可以起到养阴生津、补气润肺的作用。

  桃子的吃法

  通常我们都习惯生吃桃子,但其实桃子不仅能生吃,煮熟了吃更适合中老年人,还能做成桃子酱,长久保存。

  在吃桃子之前,去桃毛是个小小的难题,其实只要一小撮盐,就能快速去掉。具体做法是在水里面放点食盐后再洗,先浸泡1-2分钟,然后用手搓一搓,桃子的毛就能很快脱落了。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桃子的不同做法。

  生吃

  除了洗洗就吃或者削皮吃的吃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秘诀,桃子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或者片,撒一点盐吃,味道相当好,因为盐可以把桃子的香气带出来。

  桃子去皮后非常容易氧化,如果家里来客人,切块后可以在淡盐水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再装盘,味道更好,颜色也不会变。

  如果要充分地将桃子的香味、甘味发挥出来,就不要把它放在冰箱中保存。因为在冰箱中,会使桃子的香味不断挥发,而甘味也会随之减少。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桃子存放在室温中。

  熟吃

  桃子热着吃,食疗效果翻倍,具有养阴、生津、润燥、活血的功效,对于缓解夏日口渴、便秘、痛经、虚劳喘咳、自汗、盗汗等都有很好的功效,还可以养护心脑血管。而且非常适合牙口不好的中老年人。

  冰糖煮桃

  食材:鲜桃800g、冰糖150g、水3500ml

  做法:锅内烧水,将桃子洗净,去核去皮,切成小块,水开后放冰糖和桃块,大火煮开。盖上盖子,小火二十分钟即可。

  百合银耳鲜桃羹

  食材:桃子3个,银耳4-5朵,干百合一小把,枸杞15-20粒

  做法:银耳和百合用水泡发,银耳撕小朵,把泡好的银耳和百合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小火煮一个小时左右。

  鲜桃洗净去皮(主要担心农药残留)切小块,放入银耳汤中继续煮半个小时,最后放入枸杞继续煮5分钟即可。

  桃子酱

  食材:桃子2500克,白糖150克、麦芽糖150克、柠檬汁30毫升

  做法:

  1、将桃子洗干净,去皮去核切小块,放在大碗中,加入白砂糖拌匀,盖上一层保鲜膜,入冰箱冷藏12个小时;

  2、将糖制过的桃子肉从冰箱取出来,发现已经出水缩小体积了,准备一不锈钢锅,将糖制过的桃子肉连汤汁一起倒入锅中,开小火熬煮,不加一滴水;

  3、小火煮开,慢慢熬煮15分钟后,发现桃子肉软化,水份增多,继续熬30分钟左右,期间多用铲子搅拌,防止粘锅,水分熬干,酱变得很粘稠时候加入麦芽糖和柠檬汁,将小火转成中大火,加速搅拌再熬3分钟左右,关火。

  4、将酱趁热装进消毒过的干净无水的玻璃瓶中,待酱彻底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因为没加防腐剂最好尽快食用。

  吃桃子的提醒

  上火的人不宜多吃桃。桃子味甘而性温,过食之则生热。特别是平时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的人,过量吃桃,无疑是“火上浇油”。

  糖尿病患者不宜吃桃。桃子的含糖量高,每百克桃含糖7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节制过量进食,就会引起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没熟的桃最好不吃,吃了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腹泻。另外桃仁也不要随便吃,特别是孕妇,吃桃仁对胎儿不好。

健康知识

推荐专家

姜伦明
科室:口腔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口腔颌面外科各类门诊手术,对各类型缺失牙修复,粘膜病,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难治性根尖周炎等。

周玲玲
科室:急诊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主治:小儿感冒 小儿咳嗽 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厌食 小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郑进
科室:医堂第四诊室
职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

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儿科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治。

李芬萍
科室: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针灸治疗中风、面瘫、失眠、颈肩腰腿痛、妇科病,对针灸美容减肥有一定临床经验和研究。

匡体梅
科室:妇产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及妇产科常规开腹手术及腹腔镜下治疗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卵巣肿瘤及子宫切除术等。

江文全
科室:外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普外科的各类手术和腹腔镜技术,对泌尿、肝胆、普外科及各类结石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从新
科室:碎石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对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罗杰
科室:外一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在普外及骨伤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周冲芳
科室:急诊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具备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建国
科室:外一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普外、微创胆道外科。

黄绪兵
科室:内二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对内科急、危、重症、疑难杂症诊治较有心得。

杨勇
科室:内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红斑狼疮、胃脘痛、慢性荨麻疹、湿疹、老年性皮肤瘙痒、中风等疾病。

李毓银
科室:骨伤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常见病及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创伤修复及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术、脊柱钉棒固定术与手术治疗脑出血、颅脑外伤。

苏明华
科室:骨伤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及骨病。

尹春方
科室:肛肠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乳头肥大、肛门湿疹、便秘、肠炎等肛肠科常见及疑难疾病。

吉祥
科室:肛肠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乳头肥大、肛门湿疹、便秘、肠炎等肛肠科常见及疑难疾病。

和东英
科室:治未病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治疗各种慢性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崩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偏颇体质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后人群、老年病及儿童体弱多病等进行中医调理、养生保健指导有独到之处。

陈立宽
科室:外二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在泌尿外科结石、前列腺、肿瘤、畸形及男性科诊治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蒋进成
科室:外一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普外、微创胆道外科。

常慧琼
科室:针灸推拿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用头针、耳针、腹针治疗脑卒中、截瘫、脑瘫、面瘫、内分泌失调等多种疾病以及针灸美容,对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刘学平
科室:急诊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对各种内科常见、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病,如冠心病急性心梗,各种心律失常、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急性脑梗塞、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丰富的中西医治疗经验。

周再华
科室:针灸推拿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代谢,血液系统,泌尿系统、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病及内科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治。

李东菊
科室:妇产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妇科微创手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妇科产科各种经腹手术。

庄文琪
科室:内二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咳嗽病、消渴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老年病等疾病,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准确有效,对内科危、急、重症诊断治疗较有心得。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精湛技术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蔺应芬
科室:内一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内科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症,睡眠障碍,老年性疾病等。

陈琰东
科室:针灸推拿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对治疗脊柱病、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以及内婦儿科疑难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尹可建
科室:肛肠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治疗痔病,尤其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痔等重度痔疮;高位、低位、复杂性肛痔;马蹄形、高位、复发及难治性肛周脓肿;不同程度肛裂;熟练开展RPH(自动痔疮套扎器套扎术);手术治疗直肠息肉、肛乳头瘤;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肛周瘙痒及肛周湿疹;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结、直肠炎;习惯性和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治疗;及肛门失败手术或手术后遗症的补救治疗。

王恩斌
科室:骨伤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脊柱内固定、关节镜微创技术及骨伤科各类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张云峰
科室:骨一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腰椎疾病、四肢骨折、骨病等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陈建平
科室:国医堂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不孕症;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保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血、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等;白带异常、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附件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