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昼夜平分、寒温平和的到来。春分时节,万物复苏,草木萌发,花开鸟鸣,气候逐渐温暖湿润,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这个时节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养生。春分天气转暖,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加快,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易发。春暖花开,花粉、沙尘、柳絮等致敏原可诱发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过敏体质者当注意避开过敏原。慢性疾病患者在春季不宜停药或减药,必要时还应在用药方面进行强化或调整,严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春分时节的中医养生原则即以平为期,平补五脏,养肝为先,调和阴阳,保持阴阳平衡。
饮食养生
《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辛味有发散之功,有助于升发阳气,且辛甘化阳,有利于春季养阳。日常饮食少酸多甘,忌偏热、偏寒的食材,如羊肉、狗肉、螃蟹、西瓜等,注意寒性与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可以多吃利于升发阳气、清淡可口、富有营养的甘、辛、温性的时令新鲜蔬菜和野菜,如大葱、洋葱、生姜、春笋、香椿、蕨菜、豆芽、豆苗、蒜苗、菠菜、韭菜等;还宜多食红枣、蜂蜜甘味食物。
药膳和养生茶推荐
1、桑叶陈皮粳米粥材料:桑叶15g、陈皮5g、粳米60g。做法:将桑叶、陈皮洗净后与粳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即可。功效:散风热、清肝火、明目,健脾祛湿解春困。
2、酸枣仁党参猪骨汤材料:猪筒子骨500g、酸枣仁、党参、山药、莲子各10g、大枣5g。做法:淮山药、莲子洗净,清水浸泡半小时,猪筒子骨洗净切块以后焯一下水,再把全部的材料放到锅里大火煮10-15分钟,转小火煲1-1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功效:养肝健脾,宁心安神,补益肺肾;对于气血不足,虚烦不眠,心悸健忘、睡中盗汗者尤宜。
3、辛夷花鸡蛋羹食材:鲜辛夷花 10g、鸡蛋 2 个、盐适量。制作方法:先将鲜辛夷花瓣洗干净切碎备用,将鸡蛋打入碗内加入辛夷花调匀,加入少许调味品,隔水炖熟即可。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对外感风寒出现恶寒、头痛鼻塞、鼻炎者效果尤佳。
4、玫瑰蜂蜜茶材料:干玫瑰花、蜂蜜适量。做法:将干玫瑰花洗净,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待水温降至适宜温度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茶效:疏肝解郁,润肺止咳。适宜人群:一般人群。
起居养生
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生发。春分时节,人体阳气开始生发,应顺应自然规律,晚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备急千金要方》主张春季着装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衣着方面下肢衣物不能减太快,上身衣物可以酌情减脱。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情志养生
注意调节自我情绪,力戒暴怒、忧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出游、登山、踏青、赏花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运动养生
放风筝是春分前后的一个传统活动,《续博物志》记载“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同时放风筝双眼极目蓝天,远望风筝千姿百态的飞行动作可调节视力,消除眼疲劳。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由八组动作组成,包括站桩、拉伸、扭转等。这些动作有助于调节气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春分时节练习八段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春分时节虽然气候适宜,但运动也要适量,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身体受损。晨练不易太早,应选择太阳出来之时,通过适当运动,可以通经活络,通利关节,振奋阳气。
其它养生
1、穴位按摩:
①百会穴:头为诸阳所会,春分这一天正好是阴阳各半,我们恰可以通过对此穴的刺激——通畅百脉,调和阴阳,提气醒神。取穴:在头顶与两耳尖连线中点处,用双手指尖并拢按压百会穴,先顺时针按摩约2-3分钟,后点按约2-3分钟,早晚各一次。
②内关穴:按压此穴,可安神宁心,调节心气、舒缓焦虑,缓解春季情绪波动、心悸等问题。取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三横指),两筋之间。拇指按压穴位,配合缓慢呼吸,每次3分钟。
2、提拉耳尖:以拇、食指捏耳郭上部,先揉捏再往上提拉20-30次,至耳尖充血发热,有镇静止痛、抗过敏、退热清脑、明目降压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