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修订背景
《保守国家秘密法》是保护国家秘密的基本法律,直接涉及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守国家秘密法》自1989年5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保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完善。
(一)国家秘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涉密载体由纸介质形式为主发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泄密的渠道增多、风险加大、危害加重,1989年《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时大量使用的是纸介质,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秘密载体多样化、轻便化、电子化,使国家秘密的安全依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保密工作面临新挑战,亟需对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条件下存储、处理和传输国家秘密的规定进行补充完善。
(二)保密工作的对象、领域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进入涉密领域,保密管理从过去的内部管理、基本不向社会延伸到现在的国家允许民营企业、中介组织、社会组织进入涉密领域;通讯、武器装备生产向民营企业开放;涉密人员流动性增强、流向复杂,管理难度加大,需要对机关、单位和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三)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冲突。一方面,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发展,政府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信息的储存、处理和传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成为境外敌对势力和国外情报机构搜集和获取情报信息的主要渠道。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解除等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窃密、泄密违法行为日益复杂多样,现行《保守国家秘密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较为原则,不能适应保密工作的需要。对责任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一些严重违规行为难以追究责任,窃、泄密案件难以查处。新时代下,互联网情况复杂,有线和无线通信侦查无处不在,泄密案件高发,此外我国信息安全基础和保密措施比较薄弱的现状,都促使了国家进行《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修订。
二、《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修订目标和修订过程
(一)修改要求和目标
《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依法加强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国家秘密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一种信息表现形式,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家秘密一旦泄露,必将直接危害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科技安全和文化安全,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守国家秘密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家责任。保密能力是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和保障。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秘密的保护。这次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了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原则,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在加强保护的同时,这次修订还特别注重依法规范和加强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推进依法行政;特别注重处理好信息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总结吸收近年来保密工作理论和实践成果,借鉴国外《保守国家秘密法》制建设的有益经验,针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做到四个“着力”,即着力缩小国家秘密范围,完善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机制;着力实现对国家秘密的统一严格管理,健全涉密载体、涉密人员、涉密活动等管理制度;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和加强保密行政管理职能;着力强化法律责任,解决泄密案件查处难的问题。
(二)修改过程
1995年12月中央正式决定修改《保守国家秘密法》。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论证和试点工作,国家保密局起草了修订方案,于2003年和2006年两次在全国范围征求意见,形成了修订草案,于2007年12月报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先后两次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并多次召开协调会,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2009年4月1日,《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经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9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进行了第一次审议,201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其间,全国人大法律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根据常委会审议提出的意见,到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保密资质单位进行了调研,对草案作了修改完善。2010年4月26日至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进行了第三次审议,4月29日下午,修订草案以高票获得通过。
三、新修订《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亮点解读
修订后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共6章53条,新增1章18条。新增内容主要包括: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了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原则,保密工作方针,信息资源合理利用、依法公开的原则。在定密方面规定了定密权限,确定了定密责任人、解密审查、定密监督等内容,着力完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机制,缩小秘密范围。在保密制度方面健全了涉密载体、信息系统、涉密场所和活动、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着力实现国家秘密统一、严格的管理。在监督管理方面规范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章制定、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案件查处等方面的职能。在法律责任方面增加了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涉密案件的责任等。
(一)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有了硬措施
一是实行分级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要按照涉密程度不同,采取不同强度的管理措施。二是强化技术防护,保密技术设施设备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并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三是明确列举禁止事项,如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和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等。四是明确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法律责任,主要是配合有关机关调查泄密事件,发现泄密事件要及时报告。
(二)新《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了对定密权限的规定
新《保守国家秘密法》第13条规定:设区的市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这一规定取消了市级机关(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绝密级国家秘密原始定密权(即依照国家定密范围规定定密),市直机关单位、县级机关(如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行使原始定密权需经市级机关授权。未经授权的市直机关单位和县直机关单位、乡(镇)一级机关产生原始定密事项,需向有定密权限的机关单位申报定密。各级公安和国家安全机关可依法行使原始定密权。上述所有机关单位具有派生定密权(即依据上级已确定的密级定密)。
(三)责任追究的可操作性明显增强
针对失泄密事件查处难问题,这次《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改“结果论”为“行为论”,规定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危害后果,只要发生列举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之一,都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还加大了处分监督力度,对不依法给予处分的,保密部门应当提出纠正建议。
过去,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必须造成泄密后果才给予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新《保守国家秘密法》改“结果罚”为“行为罚”。该法第48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论是否造成泄密后果,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五)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七)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九)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上述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
(四)保密工作责任制得到强化
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中较为突出的,一是对领导人员问责,二是对保密部门问责。新法规定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对发生重大泄密案件或定密不当的机关、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不依法处分违规者的机关、单位有关领导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对保密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也要依法追究责任。《保守国家秘密法》第7条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是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守国家秘密法》第12条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此外,《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了定密责任制,规定了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处分;机关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批准国家秘密知悉人员的范围。
(五)《保守国家秘密法》赋予执法主体行政职权
《保守国家秘密法》将县级以上地方保密工作部门改称为“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并赋予处分建议权、处分监督权(即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分建议拒不执行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提请其上一级机关或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保密检查权、限期整改权、责令停止使用权、督促调查权、泄密查处权、定密纠正权、涉密载体收缴权、密级认定和鉴定权、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确认权、网上涉密信息删除权、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事业单位保密审查权、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审批权等行政职权。
(六)涉密人员管理体现责任与权益相适应
修订后的《保守国家秘密法》,既确立了涉密人员分类管理、上岗培训、出境管理和脱密期管理等制度,又确立了涉密人员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则和相关的奖励制度,《保守国家秘密法》第8条、第35条第4款规定: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国家对在保守、保护国家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这些措施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涉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七)对企事业单位保密管理提出新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可能禁止民营企业、中介机构等“体制外力量”参与涉密活动、从事涉密业务。修订后的《保守国家秘密法》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建立保密审查制度,对从事涉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依法管理。
(八)涉外保密管理采取新举措
针对对外交往合作中涉密事项增多、外籍人员在国有企业担任高管等情况,建立涉密审批制度和协议制度。这一修订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是运用法律手段应对当前对外开放复杂形势的需要。
治疗各种慢性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崩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偏颇体质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后人群、老年病及儿童体弱多病等进行中医调理、养生保健指导有独到之处。
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咳嗽病、消渴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老年病等疾病,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准确有效,对内科危、急、重症诊断治疗较有心得。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精湛技术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