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感染人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流感呈季节性流行,冬春季是流感高发期。
一、流感的临床症状
发热、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二、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黄帝内经》言:“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言:“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提示流感是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时行疫毒所致,具有流行性、传染性,以区别于普通感冒。
三、中医防治流感的原则与方法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风为百病之长”,冬春季应注意衣物要防寒保暖,外出戴口罩,避免吹风受凉;减少外出,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
熏艾消毒:点燃艾条,置于室内,关好门窗,持续熏灸30分钟左右,逐个房间轮流熏灸。
注意事项:置于室内安全处,熏灸结束后开门窗充分通风后才可进入室内。
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是防治流感的重要措施。”
玉屏风散守正气
千古名方“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扶正祛邪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可调节免疫、抗疲劳、抗过敏。主要用于治疗感受风寒之邪后易发病或疾病复发加重的患者;免疫力低、气虚表现为自寒汗、乏力的患者。
用法:玉屏风颗粒1袋/次,开水冲服,3次/日,儿童、老年患者酌情减量。
注意事项:已感冒发热、阴虚盗汗、湿热内盛者慎用。
贯防流感预防方
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紫苏叶12g、贯众15g、甘草6g,冷水泡1小时后加生姜10g同煎内服,200ml/次,3次/日,每日1剂。
3.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去所则折寿而不彰
《中藏经》言:“阳者生之本……顺阳者生,顺阴者死。”,中医认为阳气具有“温煦、防御”功能,阳气具有温煦全身,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养护阳气是预防保健的根本,养阳护阳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护卫阳气的小妙招:
动则生阳:
适当运动,如八段锦、呼吸操可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其中“两手托天理三焦、攥拳怒目增气力”两式可增强心肺功能。
驱寒茶饮:紫苏姜枣茶
紫苏叶10g、生姜15g、大枣3枚、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此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体热患者不宜饮用。
足浴驱寒:
寒从脚生,人体双脚有60余处穴位,脚部为三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与三阴经(脾经、肝经、肾经)交会,通过泡脚可以刺激穴位,温经通络,调畅气血,改善末梢循环,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艾叶生姜葱白足浴方:发汗解表,散寒通阳。预防流感、手脚冰凉、关节炎;艾叶、生姜、葱白适量加水煎煮,水温40℃左右,时间15—20分钟,每晚1次。
注意事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孕妇、10岁以下儿童泡脚需谨慎。
眼耳鼻喉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尤其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眼睑整形手术及翼状胬肉切除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肌痉挛、干眼症、葡萄膜炎、眼底疾病、近视等效果好,能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斜视等手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心衰病、高血压、原发性肥胖、骨质疏松症、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内分泌及心血管疾病在预防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前期状态及血糖偏高方面有丰富经验。
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心肺脑复苏、休克、急性中毒、重症胰腺炎、脓毒症、多脏器功能支持、急性呼吸衰竭、高级生命支持及各种危急重症的处理,熟练掌握各种急诊急救操作、穿刺技术,熟练使用急诊急救设备,将支气管镜、CRRT、及重症超声应用于重症患者的诊疗过程。
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脑血管意外、眩晕、各种头痛、周围神经病变、帕金森等神经内科疾病,各种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肠病、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
骨关节疾病,运动损伤,四肢骨折的诊治,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HTO、UKA术,关节镜治疗肩肘髋膝关节踝关节疾患手术、脊柱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PFNA、弹性髓内针治疗小儿骨折、四肢骨折内外固定等手术。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外感和内伤杂病、疑难杂症。尤其擅长调经助孕保胎,妇科慢性炎症;失眠,眩晕,头痛,焦虑症;慢性咳嗽;胃炎,结肠炎;前列腺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